字體大小:A+

教宗新書摘要:《我們的大地母親──從基督信仰觀點解讀生態挑戰》


【梵蒂岡新聞】教宗新書摘要:《我們的大地母親──從基督信仰觀點解讀生態挑戰》

在尚未出版的新書中,教宗方濟各指出,我們必須請求並施予寬恕,才能克服當前的生態危機;唯有在聖神內,才能實現寬恕。這本新書題名為《我們的大地母親──從基督信仰觀點解讀生態挑戰》,由梵蒂岡書局出版社發行,將於10月24日在意大利和法國問世。巴爾多祿茂宗主教為此撰寫了序言,意大利《晚郵報》刊登了本書摘要。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在新書《我們的大地母親》中寫道,一切在善內、在愛內彼此息息相關(參閱:《願祢受讚頌》通諭,42號、56號);正因如此,只要缺乏愛,一切都會受到影響。為此,當前的生態危機首先是我們以病態的目光看待自己、他人、世界和時間的後果之一,這個病態的目光令我們無法察覺到天主賜予的恩典,難以發現自己是被愛的。這是一份真實的愛,有時它透過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到我們身邊,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模式、判斷的依據和選擇的標準。眾所周知:汙染、氣候變化、荒漠化、環境移民、以不可持續的方式消耗大地資源、海洋酸化,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這一切都與社會不公密不可分。社會不公涵蓋了:權力及財富愈加集中在極少數的人手中、驚人的軍事開支、丟棄文化,不從邊緣的視角考慮世界,以及兒童、未成年人、脆弱成年人和胎兒沒有得到保護。

光是環境對策仍有所不足

面對生態危機對地球生物造成的嚴重威脅,當代的一大危險在於,人們不把這現象當成一種全球危機,卻只尋求單純的環境對策,儘管環境對策是必不可少的。現在,這種全球危機要求一種全球性的視野和方法,首先便是推動精神上的重生。氣候變化或許能成為良機,敦促我們深刻反省自己受造的奧秘,以及生活的意義。這將會促使人們大幅調整自己的文化和經濟模型,促進正義與分享,重新發現每個人的價值,並努力讓今天的邊緣人士得以融入,後代子孫仍能品嚐我們世界的美好。

意識到一種強加於人的文化

通過閱讀、相聚、娛樂和媒體等等,我們感受到以掌控為基礎的主導文化:掌控事物、成就、關注和權勢。誰若擁有的多,就顯得重要、受人仰慕、備受敬重,並能以某種形式發號施令;相反地,誰若擁有的少,或是一無所有,他恐怕連自己的面容都會失去,因為他銷聲匿跡,成了我們城市的隱形居民,我們不注意他,或者試圖避開他。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是這種思維的受害者,因為這思維以許多方式轟炸我們。在我們從小長大的世界裡,商業意識型態無處不在,那是真正的意識型態、全球化的實踐,在我們之間煽動個人主義,而這個人主義變成自戀、貪婪、野心,並且否定他人。因此,在我們當下的處境中,正確而睿智的態度是提高自身意識,而非譴責他人。

罪惡的結構

誠如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所言,我們人人都參與了罪惡的結構。這些結構製造罪惡、汙染環境、傷害並羞辱窮人、助長掌控和權勢的邏輯、濫用天然資源、迫使所有居民拋棄家園、加劇仇恨、暴力和戰爭。這是一種文化和精神趨勢,扭曲我們的精神意義。反之,由於我們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樣受造的,我們的精神意義自然會將我們導向美善和愛,以及服務近人。

重新發現自己屬於唯一的人類大家庭

因著前述種種理由,單靠我們的努力和科技的革新是無法帶來轉變的:我們不能忽略這一切,卻要重新發現自己,承認倘若沒有別人,就無法認識自己;我們要感受到自己蒙召將周遭世界視為一種共融的聖事。在這種情況下,今天的種種問題,都會成為真正的機遇,讓我們確實察覺到唯一的人類大家庭。

以寬恕克服生態危機

我們一旦意識到,自己正在迷失目標、捨本逐末,甚至是重惡輕善,我們就會心生懊悔,請求寬恕。教宗方濟各由衷期許眾人、廿一世紀的男女、信徒和非信徒,以及各地社會增進這種意識和誠摯悔悟,痛悔我們曾經陷入那些使人分裂、挨餓、孤立和受譴責的邏輯。我們如果能向窮人、受排斥者請求寬恕,該有多好;如此一來,我們也就能誠摯痛悔自己對大地、海洋、空氣和動物作的惡事。

唯有在聖神內才可能請求和施予寬恕,因為祂是共融的工匠,令封閉的個人敞開自我。為了放下驕傲、體認錯誤、期盼真正可行的新途徑,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為我們大家、為我們的時代而言,痛悔是一個需要向主耶穌基督謙卑祈求的恩寵,以期我們這一代懂得改弦易轍的謙卑和智慧,因而名垂青史,而非為了我們這代人的錯誤遺臭萬年。

從各種關係重新出發,科技創新仍有不足

教宗最後寫道:「我所說的這些,或許聽起來會過於理想,不太實際;相較之下,追求科技創新發展、減少商品包裝、發展再生能源等等,看起來是更可行的途徑。」這一切無疑是我們的本分,但仍有所不足。生態的意義在於人和整個創世工程的生態,絕非局部而已。就像是治療嚴重疾病時,光靠藥物仍不夠,還需要考量病人的狀況,了解病根;同樣地,我們當代的危機也要找出病根,對症下藥。因此,教宗提出的途徑是,從各種關係出發,重新思索我們的未來,再次審視生命的準則,再次寄望於重要事物,重新調整生活和文化。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