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A+

宗座牧函


以父親的心

教宗方濟各

聖若瑟奉為普世教會主保一百五十周年紀念


SJosephChi.pdf




若瑟以父親的心愛了耶穌──在四部福音中祂被稱為「若瑟的兒子」。1

瑪竇及路加這兩位談論若瑟最多的福音作者只提供了一點訊息,但足以讓我們了解他是怎樣的父親,以及上智的安排所賦予他的使命。

我們知道,若瑟是一位卑微的木匠(參閱:瑪十三 55),與瑪利亞訂了婚(參閱:瑪一 18;路一 27);他是一位「義人」(瑪一 19),隨時準備履行上主透過法律(參閱:路二 22、27、39)和四個夢境(瑪一 20;瑪二 13、 19、22)所啟示給他的旨意。在納匝肋到白冷這段漫長勞累的旅程之後,他目睹了默西亞在馬槽的誕生,「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參閱:路二 7)。他見證了牧人(參閱:路二 8~20)和賢士(參閱:瑪二 1~12)的朝拜,他們分別代表了以色列民和外邦人。

若瑟有勇氣作耶穌在法律上的父親,並按照天使的揭示給祂起名:「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瑪一 21)。如同亞當在創世紀叙述(參閱:創二 19~20)所行一樣,為古代人來說,給某人或某物命名,表示歸屬關係的確立。

耶穌出生後四十天,若瑟與瑪利亞在聖殿裡將他們的孩子奉獻給上主,並懷著驚訝聆聽西默盎關於耶穌和祂母親的預言(參閱:路二 22~35)。為了保護耶穌免受黑落德迫害,若瑟客居埃及(參閱:瑪二 13~18)。回國之後,他避居在加里肋亞隱世無名的小村莊納匝肋——那裡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從加里肋亞不會出先知的」及「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參閱:若七 52;若一 46)——那處遠離祂的出生之地白冷,也遠離矗立聖殿的耶路撒冷。在往耶路撒冷朝聖時,若瑟和瑪利亞失去了耶穌的蹤影,他們焦急地尋找,發現祂正在聖殿與經師們討論。(參閱:路二 41~50)

除天主之母瑪利亞之外,沒有其他聖人如同她的淨配若瑟一般,在教會訓導裡更頻密地被提及。為了更突出若瑟在救恩史上的核心角色,我的前任們深化了在福音中描述他的寥寥片段所傳遞的訊息。真福碧岳九世宣布他為「普世教會主保」2 ,可敬者碧岳)十二世薦舉其為「勞工主保」,3 聖若望保祿二世稱其為「救主的監護人」。4 聖若瑟同時被世人稱作「善終主保」5 。

因此,在真福碧岳九世宣布其為普世教會主保(1870 年 12 月 8 日)一百五十年後的今天,正如耶穌所說:「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瑪十二 34),對這位與我們人類經驗何其接近的不凡人物,我願跟你們分享一些個人反省。我這意願在疫情影響下的幾個月來,日有所增,我們可以體驗到身處打擊著我們的危機之中,「我們的生命彼此交織、互相扶持,這事實經常被人忘記。可是那些既不會出現在報章雜誌的標題上,也不會現身在最新電視節目中的人們,今天正在塑造我們歷史的決定性事件。醫生、護士、店主、超市職員、清潔人員、家庭傭工、運輸工人、提供必要服務及維護公共安全的人員、志工、司鐸、修道人以及許多許多不同的人,他們都明白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多少人每天發揮耐心,播種希望,小心謹慎地不散播恐慌,而是促進共同責任。多少父親、母親、祖父母和老師以日常不起眼的舉動向我們的孩子展示該如何以調整日常生活習慣、展 望將來、堅持祈禱,來接受並度過危機。多少人為眾人的益處獻上祈禱、奉獻和轉求。」6 我們每個人都在聖若瑟身上發現,他是一個可以不受注意的人,他是一個平常、謹慎、隱藏的人,他也是在困厄之時的轉禱者、支援者和指引者。聖若瑟提醒我們,那些表現低調者或在「第二線」者,在救恩史中扮演著無可比擬的角色,他們都值得被肯定和備受感謝。

1. 受愛戴的父親

聖若瑟的偉大,在於他作了瑪利亞的淨配及耶穌的父親,由此他正如金口聖若望所言「參與整個救恩計劃」。7

聖保祿六世指出,若瑟在不同的層面具體地表現出其父親的身分:「他將自己的生命成為服務和犧牲,奉獻予與他生命相連的降生奧蹟和救贖使命;透過行使法律賦予的權柄,以其生命和工作全然自我贈予於聖家;他把自己、心靈和所有能力超然奉獻,並將愛置於為使默西亞在其家中茁壯成長的服務當中,在這奉獻和愛內,他把人性的召叫轉化為家庭之愛,作為他超性的責任。」8

因著聖若瑟在救恩史中的角色,他是一位常為基督徒所敬愛的父親,從以下各方面就可以看出來:全球有不少聖堂奉獻於他;許多修會團體、善會及教會團體,皆受其靈修精神所啟發,及以其命名;在各個世紀中,各種尊崇他的神聖敬禮。許多聖人都熱心恭敬聖若瑟,其中包括聖女大德蘭,她選擇了聖若瑟為自己的轉禱中保,時常求助於他並獲得所求之恩寵;受這份經驗所鼓舞,大德蘭鼓勵對聖若瑟的敬禮。9

所有祈禱冊都包括敬禮聖若瑟的禱文,逢星期三特別敬禮聖若瑟,尤其在整個三月份,傳統上是將這個月奉獻給他。10

人們對於聖若瑟的信賴,可概括在「你們到若瑟那裡去」這一表達中,它回顧埃及鬧饑荒時,人民向法郎央求食糧,法郎回答說:「你們到若瑟那裡去,照他對你們所說的做」(創四一 55)。法郎所指之若瑟為雅各伯的兒子,他因為受兄弟嫉妒而被賣作奴隸(參閱:創卅七 11~28),根據聖經記載,他後來成了埃及的總督。(創四一 41~44)

作為達味這位按照納堂先知所應許(參閱:撒下七),耶穌祖先的後裔(參閱:瑪一 16~20),以及納匝肋人瑪利亞的配偶,聖若瑟是連接舊約與新約的樞紐。

2. 溫良慈愛的父親

若瑟看著耶穌一天一天「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成長」(路二 52)。如同上主怎樣對待以色列民,若瑟也怎樣對待耶穌:「教導祂邁步、牽著祂的手、有如高舉嬰兒到自己面頰的父親,俯身餵養祂。」(參閱:歐十一 3~4)

在若瑟身上,耶穌看到了天主的慈愛:「就如父親怎樣憐愛自己兒女們,上主也怎樣憐愛敬畏自己的人們。」(詠一○三 13)

在會堂以聖詠祈禱時,若瑟一次又一次聽到以色列的天主是一位溫良的天主,11 「祂對待萬有,溫和善良,對祂的受造物,仁愛慈祥。」(詠一四五 9)

救恩史藉我們的軟弱,「在絕望中懷著希望」(羅四 18)實現。許多時候,我們以為天主只在我們優秀之處工作,但在現實中,祂大部分的計劃往往藉著我們的軟弱而得以實現。故聖保祿說:「免得我因那高超的啟示而過於高舉自己,故此在身體上給了我一根刺,就是撒殫的使者來拳擊我,免得我過於高舉自己。關於這事,我曾三次求主使它脫離我;但主對我說:『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格後十二 7~9)

如果這就是救恩計劃的遠景,我們須學習以深刻的溫良來接納我們的軟弱。12

魔鬼使我們以負面的批判來看自己的脆弱,聖神則將它帶往溫良的光。溫良是接觸我們內在脆弱的最佳方式,指責和判斷別人往往表露我們無能力接受自己的軟弱和弱點。唯有溫良能把我們從控告者的羅網中拯救出來(參閱:默十二 10)。如此說明了與天主的慈愛相遇的重要性,尤其在和好聖事之中經驗祂的真理與慈愛。諷刺的是,魔鬼也會向我們講真相,但只是為了譴責我們。我們知道來自天主的真理並不譴責,而是接納、懷抱、支持和寬恕我們。那真理總是像耶穌比喻(參閱:路十五 11~32)中的慈父一般向我們展示:祂親自前來迎接、恢復我們的尊嚴、讓我們重新振作並為我們歡欣鼓舞,就如那父親所說:「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參閱:路十五 24)

天主的旨意、歷史和計劃甚至透過若瑟的恐懼工作,由此若瑟教導我們,信靠天主包括相信祂能在我們的恐懼、脆弱和軟弱之中工作。若瑟同時教導我們,在生命的暴風驟雨之中,不要害怕讓天主掌舵,有時我們想完全掌控,但天主的視野總是更廣大。

3. 服從的父親

當天主向瑪利亞表明祂的救恩計劃時,祂也向若瑟做類似的事,向他揭示祂的計劃;天主透過夢境向若瑟啟示祂的訊息,在聖經中,天主也曾以這方式啟示舊約子民,作為祂展露其旨意的一種媒介。13

由於瑪利亞不可思議地懷了孕,令若瑟深受困擾:他「不願公開羞辱她」,14 但他決定「暗暗地休退她」(瑪一 19)。在第一個夢境裡,天使幫他解決他重大的兩難問題:「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那在她內受生的,是出於聖神。她要生一個兒子, 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瑪一 20~21)。若瑟的回應是即時的:「若瑟從睡夢中醒來,就照上主的天使所囑咐的辦了」(瑪一 24)。他以服從去突破困局,並同時解救了瑪利亞。

在第二個夢境中,天使命令若瑟:「起來,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祂殺掉」(瑪二 13)。若瑟不問他將要面臨的困難,就只毫不猶疑地服從:「若瑟便起來,星夜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留在那裡,直到黑落德死去。」(瑪二 14~15)

在埃及,若瑟懷著信心和耐心,等待天使許諾的傳報,才返回他的家鄉。在第三個夢境裡,神聖的傳訊者天使告訴若瑟,那些謀殺孩子性命的人死了,便命令他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返回以色列地域(參閱:瑪二 19~20)。若瑟再一次毫不猶疑地服從。「他便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進了以色列地域。」(瑪二 21)

但在回程途中,「當若瑟一聽說阿爾赫勞繼他父親黑落德作了猶太王,就害怕到那裡去;夢中得到了指示後——這樣發生已第四次——便退避到加里肋亞境內,去住在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中。」(瑪二 22~23)

依照凱撒奧古斯都有關人口登記的規定,眾人要回到自己的家鄉登記,按聖史路加報導,若瑟要從納匝肋往白冷,旅程漫長而艱苦。就在這種境況中,耶穌誕生了(參閱:路二 1~7),祂的誕生,像其他孩童一樣,會被帝國的户籍登記,紀錄下來。

聖路加特別關注到,耶穌的父母遵守了法律上所有的規定,即:耶穌割損的儀式、瑪利亞分娩後的取潔禮、開胎首生的男性奉獻於上主。(參閱:路二 21~24)15

在若瑟生命中的每個境況中,他都就答允「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罷」,就好像瑪利亞領受天使的報喜,以及耶穌在革責瑪尼山園所做的一樣。

作為一家之主,若瑟依照天主的誡命(參閱:出廿 12),教導耶穌服從父母(參閱:路二 51)。在納匝肋隱居的歲月裡,耶穌從若瑟的教導中,學到承行天父的旨意。這旨意就成了祂的日用糧(參閱:若四 34),甚至在 祂人生最困難的時刻,祂來到革責瑪尼的時候,耶穌仍選擇照天父的意願,而不是照祂自己的意願,16 成就了「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 8)。致希伯來人書的作者因此總結出,耶穌「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斐五 8)

從以上種種,可以明確指出「聖若瑟受天主召喚,經由他父職的行使,直接服務耶穌本人和祂的使命:正是以這種方式,他在時期屆滿時對救恩的大奧祕通力合作,他真是一位救恩的僕人。」17

4. 接納的父親

若瑟無條件接納瑪利亞,他深信天使的說話。「若瑟的心之高貴品質,使他遵循愛德,這是他從法律所學會的;在今天這個世界,對女性在心理上、語言上和身體上的暴力是如此明顯,而若瑟表現出一個懂得尊重人和優雅的形象,縱使他不明白全局,他仍決定要維護瑪利亞的名聲、尊嚴和生命。在他處於思慮如何作出最佳行動的猶疑中,天主透過啟發他的判斷來幫助他。」18

在我們的生命中,很多時候都會發生我們不明白的事情。我們第一個反應通常是失望或反抗,若瑟卻將他自己的看法擱置一旁,好讓奧妙之事彰顯在他眼前,遂欣然接受,負起責任,並讓它們成為他自己歷史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不與自己的歷史修和,我們就無法向前邁步,我們將永遠被困於我們的期望和隨之而來的失望之中。

若瑟向我們呈現的靈修之路,並非追求解釋,而是接納。只有從這種接納和修和開始,我們才可以領略一個更偉大的歷史,一層更深入的意義。約伯那激烈的回應,似乎是回答他的妻子反對他要忍受災禍的邀請:「難道我們只由天主那裡接受恩惠,而不接受災禍嗎?」(參閱:約二 10)

若瑟並不是一個被動消極的人,相反地,他是勇敢和堅強的人。聖神賜予 我們的剛毅之恩,透過我們接納生命中的各種事物而呈現出來。只有天主才能賜予我們力量,去面對人生的一切,並坦然接受生命中所存在的矛盾、挫折和失望部分。

耶穌來到我們中間,是天父的一份禮物,為使我們每一位可與自己歷史中的人性修和,縱使我們未能夠徹底明白。就如天主告訴聖若瑟:「達味之子若瑟,不要怕」(瑪一 20),祂似乎向我們同樣地說:「不要害怕!」我們需要將憤恨和失望放下,不帶世俗的認命,卻滿懷望德的剛毅,坦然接受那些確實存在但不是由我們選擇的事情。以此方式接納生命,我們便更能窺探生命蘊藏的意義。如果我們尋獲勇氣,根據福音所教導去做,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可奇蹟般地得到重生。如果現在凡事看似錯繆,或有些事情已不能逆轉,這並不要緊,主可以從石頭地裡湧現出花朵,即使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內心的譴責,但「天主比我們的心大,祂原知道一切。」(若壹三 20)

在此,我們亦再度看到基督信仰的現實主義,它不排斥任何既存的事物,並在它那奇妙和不可逆轉的複雜性中,以其光照和影像去傳遞存在的意義。因此,保祿宗徒這樣說:「我們也知道: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祂的人,獲得益處」(羅八 28)。聖奧斯定補充:「即使那被稱為邪惡的(etiam illud quod malum dicitur)。」19 從這個整體的角度來看,信仰給每一件快樂或悲傷的事情賦予意義。

我們不認為相信等同尋找容易讓人安心的解答;基督教導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在聖若瑟身上所見到的,他不尋求捷徑,反而要「睜開雙眼」面對現實,並為它接受個人的責任。

若瑟以接納邀請我們以他人之所是去接納他,不排斥他,愛弱者為先,因為天主召選了世上懦弱的(參閱:格前一 27)。祂是「孤兒的慈父,是寡婦的保護」(詠六八 6),並命令我們要愛在我們中間的陌生人。20 我想,耶穌宣講蕩子和慈父的比喻,是從聖若瑟的態度而得到啟發。(參閱:路十五 11~32)

5. 富有創意的勇氣的父親

所有真正內在醫治的第一步,是要接納我們個人的歷史,即是要坦然接受那些在我們生命中不能選擇的事情。然而,必須多加另一個重要元素:富有創意的勇氣。尤其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它便會浮現出來。當困難在前,我們其實可以放棄和一走了之,或以某種方式處理它。有時,困境會從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去掉一些我們從沒想過的素質。

當我們讀「耶穌的童年史」時,我們許多時候可能會發問,為何天主不以一個更直接和清晰的方式介入。但天主卻透過各種人和事參與其中。若瑟是那位讓天主透過他去看顧救贖歷史伊始的人。若瑟是那真正的「奧蹟」,靠著他,天主拯救了嬰孩和祂的母親。在天之父信任若瑟那富有創意的勇氣所引發出來的行動,他們來到白冷後,發覺沒有客棧可供瑪利亞分娩,若瑟於是找到一個馬廄,並盡他的最大努力,使之變成一個歡迎天主子來到這世界的地方(參閱:路二 6~7)。面對即將來自黑落德的危險,就是殺害那嬰孩,若瑟再一次在夢中得到警示,要保護那孩子,便起來,星夜退避到埃及去了。(參閱:瑪二 13~14)

表面地閱讀這些故事時,我們常有一個世界是由強者和當權者所支配的印象,可是福音的「喜訊」顯示出,對世上當權者的自大與暴力,天主總有方法實現祂的救恩計劃。我們的生命似乎有時也在強權者手中,但福音向我們揭示什麼才最關鍵。納匝肋的木匠若瑟時常信賴天主上智的安排,因此他懂得化難為機,只要我們也運用像他一樣的富有創意的勇氣,天主總能有方法拯救我們。

如果有時主好像沒有幫助我們,這並不表示我們被遺棄,而是祂相信我們有能力去計劃、創造和尋找。 那癱子的朋友們具有同樣富有創意的勇氣,他們為將他帶到耶穌跟前,就從屋頂將他放下去(參閱:路五 17~26)。困難並不阻礙那些朋友的勇敢和堅持。他們確信耶穌可以醫好這人,並「因人眾多,不得其門而入,遂上了房頂,從瓦中間,把他連那小床繫到中間,正放在耶穌面前。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說:『人啊!你的罪赦了』」(路五 19~20)。他們找辦法把他們有病的朋友帶到耶穌跟前,耶穌讚賞他們富有創意的信德。

福音沒有告訴我們瑪利亞、若瑟和嬰孩留在埃及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需要食糧以及尋找住所和工作。我們不用想像也可以填補福音所沒有交代的部分。像其他所有家庭一樣,聖家必須面對具體的問題,就好像我們眾多的新移民弟兄姊妹,他們今天還冒著生命危險去對抗災禍和饑餓。在這意義上,為那些因著戰爭、仇恨、迫害和不幸而被迫離開家園的人,我相信聖若瑟確實是他們特選的一位主保。

若瑟參與的每一個事件的結尾,福音都這樣描述,他起來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做主指示給他的事(參閱:瑪一 24;瑪二 14、21)。實在,耶穌和祂的母親瑪利亞,是我們信仰最寶貴的富源。21

在救恩計劃中,聖子和祂的母親是密不可分的,瑪利亞「在她的信仰之旅中前進,忠心地堅持與她的聖子契合,直至站在十字架下。」22

我們應反躬自問,我們是否有盡全力保護耶穌和瑪利亞,他們也神妙地被託付予我們的責任、照顧和保護。至高者的兒子以極為軟弱的形態來到人間。祂使自己需要被若瑟捍衛、保護、照顧和養育。天主信任若瑟,就像祂信任瑪利亞一樣,祂從若瑟身上發現他不僅會救她的性命,還會一生為她和她的孩子提供一切所需。從這個角度看,教會的守護者唯聖若瑟是賴,因為教會是歷史中基督奧體的延續,同時,瑪利亞母親的身分是教會母親身分的反映。23 若瑟不斷保護嬰孩和祂的母親,以此不斷保護教會;而我們愛這嬰孩和祂的母親,也以此而愛教會。

這嬰孩就是那位曾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 40)。因此,每一位有需要者、貧窮人、受苦者、臨終者、離鄉背井者、囚犯、病弱者,都是若瑟不斷守護著的那位「嬰孩」。為這原因,聖若瑟被呼求作不幸者、有需要人士、難民、受苦者、窮人和臨終者的保護者。故此,教會不得不首先愛那些最小弟兄姊妹,因為耶穌以他們為先,並認同他們。從聖若瑟那裡,我們必須學會同樣的關心和責任:愛那嬰孩和祂的母親;愛聖事和愛德;愛教會和窮人。這每一個現實,都是那嬰孩和祂的母親。

6. 勞動的父親

聖若瑟的特點之一就是他與工作的關係,自第一份教會社會訓導文件—— 教宗良十三的《新事物》通諭頒布以來,這議題就備受到關注。聖若瑟是一位木匠,他正直地工作以養家糊口,享用由自己勞動所賺取得來的食糧,耶穌就從他身上學會這價值、尊嚴和喜樂。

在我們的時代,就業似乎再次成為一個迫切的社會議題,甚至許多在數十年來享有一定程度的繁榮國家,失業情況也破紀錄水平,我們需要以一種新的體認,去了解工作所帶來尊嚴的意義,聖若瑟就是堪作模範的主保。

工作是參與救恩工程的一種方式,給我們機會去促使天國臨現,發揮自己的天賦與才能來替社會大眾和人類共融作出服務;如此,工作不僅是個人自我實現的機會,而且它更成就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一個欠缺工作的家庭,特別容易受到困難、壓力、不和,甚至是離異的危害。我們怎能談論人性尊嚴,卻不致力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爭取有尊嚴生計的呢?

無論是何種工作,工作的人是與天主合作,以某種方式成為我們身處世界的創造者。我們時代在經濟、社會、文化和靈性上的危機,可視作對我們所有人的一種呼喚,去重新發現工作的價值、重要性和必要性,為促成一種沒有人被排除在外的新「常態」。聖若瑟的工作提醒我們,天主自己成為人,並沒有輕視工作。失業問題打擊著許多弟兄姊妹,尤其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更使情況惡化,這狀況提醒我們,要重新審視優先的事項。讓我們懇求聖若瑟勞工主保,幫助我們尋找途徑,去承諾不讓任何一個青年、任何一個人和任何一個家庭缺乏工作!

7. 反映天父影像的父親

波蘭籍作家賈恩‧都布拉辛斯基(Jan Dobraczyński)在他的著作《天父的影子》24中,以小說的形式描繪聖若瑟一生的故事。他以影子的暗示圖像來勾畫若瑟的形象;對於耶穌,若瑟是在天之父地上的影像:他看顧並保護耶穌,為了跟隨耶穌的腳步,從不離開祂。我們想到梅瑟向以色列子民所說的話:「在曠野裡,你也看出上主你的天主在你所走的長途中,攜帶你們,如同人攜帶自己的兒子一樣,直到你們來到這地方」(申一 31)。若瑟以同  樣的方式,終其一生擔當父親之職。25

父親並非天生的,而是要被塑造的。一個男人成為父親,不僅由於他把孩子帶到世界上,更是因為他要肩負起養育子女的責任。當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的生活承擔責任時,他就以某種方式向那個人行使父職。

在我們目前的社會中,孩子都活得好像無父的孤兒。現今的教會也需要父親。聖保祿給格林多人的忠告,現今還是合用:「你們縱然在基督內有上萬的教師,但為父親的卻不多」(格前四 15)。每位司鐸或主教應該增添如保祿宗徒般的情懷:「是我在基督耶穌內藉福音生了你們」(格前四 15)。保祿也對迦拉達人表示:「我的孩子們!我願為你們再受產痛,直到基督在你們內形成為止。」(迦四 19)

作父親的,意味著要引導孩子進入生活體驗和現實。不壓抑他們,不束縛他們,不占有他們,而是使他們有作出選擇、享有自由和探索新機遇的能力。或許為此緣故,傳統上在提及若瑟時,也把他為父的稱呼冠以「最貞潔」的專稱。這專稱不指純粹情感上的跡象,而是表達一種與占有慾相反的整體態度。貞潔是一種在生活各方面都不受占有慾所控制的自由。只有當愛是貞潔時,才算是真愛。占有慾的愛,最終總會變得危險、束縛、窒息並帶來痛苦。天主自己以貞潔的愛去愛人;祂甚至讓我們擁有犯錯和背叛祂的自由。愛的邏輯往往就是自由的邏輯,而若瑟懂得如何以超凡的自由去愛。他從不將自己置於中心。他懂得謙下自處,把瑪利亞和耶穌的生活置於他生活的中心。

若瑟的喜樂不僅在於自我犧牲,更在於自我奉獻。在他身上,從看不到挫敗,只有看到信任。他一貫的沈默並不指向抱怨,而常表現出信任的具體姿態。今天的世界需要父親,以抵抗專制者,即抵抗那些想占有他人以填補自己空虛的人;它反對那些把權威與專制主義、服務與奴役、對話與壓迫、愛德與福利心態、權力與破壞混淆的人。每一個真正的召叫都是出於自我奉獻,這是單純犧牲的成熟。聖職人員和獻身生活者也同樣需要這種成熟。無論我們的召叫是婚姻、獨身還是守貞,如果只停留在犧牲的邏輯,而未達到自我奉獻的成熟,那麼,這召叫就不能成為愛之美與喜樂的標記,甚至有可能導致憂愁、悲傷和挫敗的危機。

為父者拒絕決定子女生活的誘惑,嶄新的,以及不可意想的遠景就會展開。每個孩子總是帶著一個謎,一些聞所未聞的東西,只有在一個尊重他自由的父親的幫助下才能顯露出來。就是一位父親覺得他已經完成了他的教育行動,並完全地活出了父職時,只有當他成為「不必要」時,當他看到他的兒子變得獨立自主並獨自踏上生命之途時,當他置身於若瑟的處境時,像他常常知道那位嬰孩不是他的,僅是委託給他照顧而已。總之,這就是耶穌的意思,祂說:「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瑪廿三 9)

每當我們在行使父職時,我們應時常謹記,這不是行使占有權,而是一個指向更高的父權的「標記」。我們所有人在某程度上都有若瑟的處境:天上唯一父親的影子,「因為祂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瑪五 45)。也是伴隨著祂聖子的影子。

***

上主給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瑪二 13)

此宗座牧函的目的,是為增加我們對這位偉大聖者的愛,鼓勵我們懇求他轉禱,並效法他的眾德行與熱誠。

的確,聖人的特殊使命不只在於賜予奇蹟和恩寵,更是在天主面前為我們轉禱,猶如亞巴郎26 和梅瑟,27 也如「唯一的中保」耶穌(弟前二 5),祂是我們在父那裡的「護慰者」(若壹二 1),祂也是「常活著,為我們轉求」的那位。(希七 25;參閱:羅八 34)

聖人們幫助所有信友「獲致聖德及本地位的成全。」28 他們的生命就是把福音付諸實行的具體明證。

耶穌說:「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瑪十一 29)。聖人們的生命也是我們仿傚的表率。聖保祿明確地勸告我們:「你們要效法我!」(格前四 16)。29 聖若瑟以有力的沈默表達了同樣的訊息。

在眾多如雲的聖人的典範面前,聖奧斯定曾自問:「他們能做的,難道你就不能做嗎?」因此,他終於歸依並大聲呼喊:「我愛祢太遲了,祢是萬古常新的美善!」30 他就這樣更接近決定性的歸依。

我們只須向聖若瑟祈求恩寵中之恩寵,就是:我們的歸依。

讓我們以此禱文一起向他呼求:

萬福,贖世主的守護者,
童貞聖母瑪利亞的淨配。
天主把祂的獨生子託付予你;
你的淨配瑪利亞信賴你,
因你的合作,基督降生成人。

大聖若瑟,請向我們顯示你也是我們的父親,
並在人生的旅途上引領我們。
請為我們祈獲恩寵、慈悲和勇氣,
並保護我們免於一切凶惡。阿們。

方濟各

頒於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2020 年 12 月 8 日,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節日,本人在任第八年。

(台灣地區主教團、澳門教區及香港教區合譯)

 

 

 

1 路四 22;若六 42;參閱:瑪十三 55; 谷六 3。

2 聖禮部,「Quemadmodum Deus」法令 (1870 年 12 月 8 日):《宗座公報》6 (1870~71),194。

3 參閱:於大聖若瑟瞻禮向意大利天主教工人協會致詞 (1955 年 5 月 1 日):《宗座公報》47 (1955), 406。

4 參閱:《救主的監護人》宗座勸諭 (1989 年 8 月 15 日):《宗座公報》82(1990),5~34。

5 《天主教教理》,1014。

6 疫情下的默想 (2020 年 3 月 27 日):《羅馬觀察報》(L’Osservatore Romano),2020 年 3 月 29 日,第 10 頁。

7 《釋瑪竇福音講道集》五 3:希臘教父 57,58。

8 講道(1966 年 3 月 19 日):《保祿六世的教導》4 (1966),110。

9 參閱:《自傳》6,6~8。

10 超過四十年的時間,在每一天晨禱之後,我都會誦念一篇取自耶穌瑪利亞愛德修女會(Congregation of the Sisters of Jesus and Mary)十九世紀法語祈禱書的聖若瑟禱文。它表達了對聖若瑟的虔敬和信任,甚至帶有一點挑戰:「光榮的聖若瑟,你使不可能變成可能,求你在痛苦和困難之時助祐我。請將我交託的那些嚴重而令人不安的境況納入你保護之下,使其獲得完滿的結果。我敬愛之父,我全信靠你,求你不要讓我的呼求白費。你為耶穌和瑪利亞獻上所有,請展示你的善良與能力兼備。阿們。」

11 參閱:申四 31;詠六九 17;詠七八 38;詠八六 5;詠一一一 4;詠一一六 5;耶卅一 20。

12 參閱:《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 (2013 年 11 月 24 日),88;288:《宗座公報》105(2013), 1057;1136~1137。

13 參閱:創廿 3;創廿八 12;創卅一 11、24;創四十 8;創四一 1~32;戶十二 6;撒上三 3~10;達二;達四;約卅三 15。

14 遇此情況,甚至有處以石頭砸死的規定。(申廿二 20~21)

15 參閱:肋十二 1~8;出十三 2。

16 參閱:瑪廿六 39;谷十四 36;路廿二 42。

17 參閱:聖若望保祿二世,《救主的監護人》宗座勸諭(1989 年 8 月 15 日),8:《宗座公報》82 (1990), 14。

18 彌撒及冊封真福典禮講道,比亞維森西奧,哥倫比亞 (2017 年 9 月 8 日):《宗座公報》109 (2017), 1061。

19 《論信望愛》,3.11:《拉丁教父集》40,236。

20 參閱:申十 19;出廿二 20~22;路十 29~37。

21 參閱:聖禮部,「Quemadmodum Deus」法令 (1870 年 12 月 8 日):《宗座公報》6 (1870~71), 193; 真福碧岳九世,《Inclytum Patriarcham》牧函 (1871 年 7 月 7 日):l.c.,324~327。

22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憲章》,58。

23 《天主教教理》,963~970。

24 原著:Cień Ojca,華沙,1977。

25 參閱:聖若望保祿二世,《救主的監護人》宗座勸諭 7~8:《宗座公報》82(1990), 12~16。

26 參閱:創十八 23~32。

27 參閱:出十七 8~13;出卅二 30~35。

28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憲章,42。

29 參閱:格前十一 1;斐三 17;得前一 6。

30 《懺悔錄》,VIII,11,27:PL 32,761;X,27,38:PL 32,795。





回最頂